为品学兼优学生赠送慰问品合影。
为传承红色基因,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革命老区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氛围,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,县老促会妇女工作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,在新圩镇萍塘村开展“传承红色基因 争当时代新人”——2025年灵山县关爱儿童庆六一文明实践活动。参加人员有县委宣传部、县妇联、县人民医院、县老促会及妇女工作部的领导,县人民医院义诊团队,萍塘村小学学生代表30人,相关单位志愿者。开展红色教育。讲好萍塘红色村庄故事,参观萍塘村革命史馆;开展讲好革命先烈英雄故事,鼓励学生珍惜幸福美好生活,好好学习,争当时代新人;开展阅读分享,带领学生共读红色革命故事。参加活动领导为品学兼优学生赠送慰问品。参加活动相关部门领导还入户慰问困境儿童代表。
在萍塘村委门前开展“关爱革命老区”义诊宣传活动。县人民医院志愿者为萍塘村村民、萍塘小学师生开展义诊志活动,健康咨询和指导,内科、妇科、中医科等专科医生为群众及师生看诊。各单位志愿者向前来义诊的群众及师生开展法律法规知识、移风易俗、家风家教、防溺水、防性侵等妇女儿童维权知识。
参活动人员参观了萍塘村革命史馆。
县老促会宣讲萍塘村革命活动:1941年9月,中共灵山特支委员邓业兢从新圩小学回到家乡任仙山乡中心小学(今萍塘小学)校长,邓业兢带领在学校的党员和进步青年教师,在教学之余深入到各村庄,通过举办成年夜校和妇女识字班启发农民的觉悟。仅萍塘村参加夜校的青年农民就有邓传思、邓传权、邓传韬、邓传富等30余人,参加妇女识字班的也有韦平宗、关玉珍、梁素珍等30余人。成年夜校着重从“国家兴亡,匹夫有责”的角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,引导他们逐步认识只有依靠共产党领导,才能打败日本侵略者,获得翻身解放的道理。妇女识字班从反对包办婚姻入手,引导他们挣脱封建思想束缚,投身抗日救亡运动。对在校的高年级学生,除教导他们打好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外,还通过历史民族英雄人物故事,唱抗日救亡歌曲,介绍八路军、新四军英勇杀敌的事迹,由浅入深灌输抗日救国的道理,不但村里村外响彻《义勇军进行曲》《在太行山上》《吕梁礼赞》等歌声,而且学生歌咏队、戏剧队、篮球队还经常到附近的稔坡、渌水、官屯等村庄活动,抗日救亡思想日益深入人心,培育锻炼了骨干队伍,发展了党的力量。
萍塘村是当时全县最先办起农村妇女识字班的。该村成年妇女有400多人,绝大部分是文盲。特支动员党员邓业懋的爱人陈锦声担任义务教员,每逢周末,邓传孔、邓业棻都分别邀约志同道合的灵山中学、灵山县简师女同学,回家乡配合在仙山乡中心小学任教的女党员梁国珍,挨家挨户串联发动妇女参加识字班。30多名学员大部分是贫苦农妇,有的是童养媳,也有一些地主家的少奶奶、婢女。开班时,县特支委员邓业兢以乡亲的身份发表演讲,介绍全面抗战形势,梁国珍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妇女解放的道理。从此萍塘村妇女识字班每天晚上上两个小时的扫盲课,穿插教唱抗日救亡歌曲。教材是邓业兢、邓传孔、梁国珍合作编写的油印识字课本,第一篇是《打倒日本,保卫家乡》。妇女们通过参加识字班的活动,变得开朗活跃了,不但支持丈夫、儿子参加抗日活动,而且自己还不怕抛头露面登台宣传演出。最积极的有关玉珍、姚桂芳、韦萍忠、钦州二嫂、梁素珍等10多人。1943年“双十节”,妇女识字班学员和仙山乡中心小学师生在萍塘村联合举办文艺晚会,黄式高以县政府建设科合作指导员身份前往指导,并为他们化妆。农村妇女登上舞台,妯娌姑嫂同演一出戏,在当时还是罕见的,一时轰动一方。在话剧《保家乡》的节目中,学员女扮男装,有的还充当日军士兵的角色,演出非常成功。他们还到附近的那东、梯始等村庄演出宣传,十分活跃,获得乡亲们的称赞。成年夜校和妇女识字班一直办到1944年永信烟庄事件暴发才结束。通过萍塘革命斗争史宣讲,勉励同学们学习革命先辈崇高的革命理想,树立好理想信念;学习革命先辈不怕牺牲和无私奉献精神;学习革命先辈不怕困难,艰苦奋斗的精神,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革命事业的接班人。
开展阅读分享,带领学生共读红色革命故事。
参加活动相关部门领导入户慰问困境儿童代表。
(灵山县老促会)
赞
(0)